基於六年一階段的生涯規劃,衍生出來的是24年一階段,人生的目標。

六年一階段的生涯規劃,之前說過了就不再重複。

衍生出來的是以24年做為一個階段的人生目標。



0-24  唸書

25-48 工作,培養嗜好

49-72 自我實現



古人說,30而立,40而不惑,50而知天命。



我個人的解釋是,30歲的時候就要能夠獨立。無論是在財務,個人性格,工作,都要開始獨立。然後開始思考人生的方向。

到了40歲,應該對自己人生的目標,還有社會的運作,家庭的維繫,都有自己的一套處理方法。但是這時候欠缺的是對自己整個生命的詮釋。

到了50歲,應該要知道人生到這裡,我們為何而來,如何回去。應該開始了解或是思考身外的金錢,權勢,有形的物體以外的東西。



所以以上古人的知識,套用在我的理論,就會是0-24歲,要努力唸書。25-48歲,要努力工作並培養嗜好。48歲以後開始實現自我的理想。



如果書沒念好,以後工作就會不理想。工作不理想,就是辛勞到老,然後時間到了就回老家去了。而或許有些人書沒念好,可是後來工作有成就,這就是需要貴人,或是自己更努力去彌補上個階段沒做好的事情。

王永慶,郭台銘都沒念好書,但是他們靠自己後天的努力。

比爾蓋茲,靠的是時勢這個貴人。

巴菲特,應該算是一步步腳踏實地走過來的人。



以大部分的人來說,人生沒有捷徑,只能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前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rksi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